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于1月下旬在中华彩灯大世界启幕。届时,12组特大型灯组、7组大型灯组、200余组中小型灯组,将引领观众踏上一场震撼人心的中华文明之旅。1月6日,记者提前探访灯会现场,揭秘本届灯会的诸多亮点与精彩内容。
一大早,还未走进大门,远远就能看到一抹震撼的“中国红”。作为本届灯会的“门面担当”,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喜气盈门”。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松涛介绍道,大门设计灵感来源于自贡非遗“小三绝”之一的剪纸艺术。最高处达31.6米,中间的走马灯装置重达30吨,能够360度旋转。
在设计层面,从最开始的三面大鼓到后来的八角宫灯,团队反复易稿十多次,力求达到最完美的呈现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门的制作并非采取传统的丝扎裱糊内透光工艺,而是通过多层PC板材的搭配,模拟纸雕效果,营造出层层叠叠的山水光影美感。最复杂的造型细节,将用到十多层板材。
步入大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五谷丰登”灯组。“主灯组高20米,融合传统彩灯、珐琅碗色彩、瓷器等中国文化元素,展现‘五谷丰登
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灯组美术师刘炜表示,该灯组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统非遗制灯技艺于一体。刘炜介绍,以掐丝珐琅风格的彩灯碗载着玻璃瓶制作成的“五谷”,寓意时和岁丰;局部运用自贡传统彩灯瓷器捆扎技艺,让中国瓷器在现代光影技术下展示极致的工艺之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特殊材质捆扎而成的彩灯是自贡灯会的传统特色,更是自贡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文化记忆。自1964年起,自贡彩灯工匠就尝试突破传统制灯材质,采用钢结构做骨架。随着灯会的发展壮大,自贡人更是将“物尽其用”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使用的“新奇材料”包括玻璃药瓶、瓷器、蚕茧、塑料瓶、干辣椒、手电筒灯罩等,同时创造了立体造型技术和捆扎技艺,丰富了原有的传统彩灯制作工艺。
而在大门左侧不远处,长140米、宽50米、高35米的“孔雀合屏”灯组用华丽的羽毛铺展了整座山体。精湛的工艺和先进的灯光技术,将孔雀的羽毛细节和色彩表现得栩栩如生。
同时,为了改善游客体验感,减少正大门游客入园压力,原旅游集散中心“变身”为北大门,并在此打造“一路繁花”灯组。
只见高25米的“鲜花神鹿”,昂首挺立、形态飘逸,向游客展示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态美好,也承载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北大门对面就是智慧停车楼和公交车摆渡点,游客一过马路就能入园。”本届自贡灯会艺术总监、自贡市美协主席杨勇告诉记者,用“一路繁花”来迎接游客,是希望大家一到自贡就有“繁花似锦”般的好心情。
北大门广场内,“萌宠乐园”呈现了一个大熊猫、金丝猴、羊驼、波斯猫等全球萌宠聚集的“秘密花园”。其中,大熊猫和金丝猴采用自贡彩灯颇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炫彩吹塑纸剪裁而成。
“仅大熊猫的毛发,就需要剪数3000万刀,每根在2毫米粗细,这样才有根根分明的质感。”省级自贡彩灯非遗传承团体成员刘俊才说,8米高的大熊猫和金丝猴由他带着20个人同时进行手工剪裁,从早上7时到晚上9时,剪了40多天才完工。
而颇受游客关注的蛇年“限定版”灯组——“白蛇回春”目前已经完成90%的施工进度。制灯工人正在抓紧对18米高的“白素贞”和14米高的“小青”进行裱糊和“化妆”工作。
“目前灯会整体施工进度已达95%,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和调试,预计将于1月10日前完工。”杨勇告诉记者,目前正重点对灯组灯光效果进行调试,已呈现一轴万斛珠倾不夜城的壮美画卷。
问及哪个灯组有望成为本届自贡灯会“网红”灯组,杨勇坦言,整个中华彩灯大世界就是一个“网红”,无论是震撼大气的“一路繁花”,还是璀璨夺目的“日照金山”,亦或是园区高点的C位灯组“阆苑仙境”都非常出圈,“不过凭借着蛇年的文化标签,我想‘白蛇回春’将最为出彩。”
新闻多一点:
据了解,以“灯贺中华 气象万千”为主题的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实现四大升级。
一是灯会筹备组织模式及发展模式升级。自贡灯会是一场群众性的艺术盛事,反映群众性艺术,市场化主导的消费情景。
二是营运服务模式及细节和可控性升级。道路交通关系再布局,园区导视系统更人性化,高低峰期模式再精细。
三是灯会灯组气势、多元化发展方向及综合美学效果升级。
四是影响力及商业模式输出升级。本届灯会将传统自贡灯会品牌、传统工艺加网红灯组的输出方式,变成叠加娱乐、大消费等新型商业模式的输出,更关注各年龄层群众的消费需求和以自贡彩灯文化为基础的夜游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导向更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