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第二站到达泸州市叙永县。五支队伍在叙永县烈士陵园向烈士献花、参观烈士纪念馆、走进春秋祠、踏上鸡鸣三省大桥,在叙永中心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五支队伍在叙永县烈士陵园向烈士献花。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
14日一早,微雨中,参加活动的110余名队员来到叙永县烈士陵园。队员们参观了烈士纪念馆,了解到红军长征在叙永发生的“叙永县城攻坚战”“火烧岩遭遇战”“三岔河突袭战”“漏风垭阻击战”“天堂坝反击战”等战斗。
陕西人、知名抖音博主“大阳哥逛四川”表示,通过两天的实地走访,他为泸州对红色遗迹的保护和红色文化的传承点赞。他说:“深刻地感受到泸州人民在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叙永本土网络博主“彝红兄妹”将红色文化传播作为重要使命。他们的账号从2023年上线以来,推出了《石厢子1935》《叙永黄坭五龙山—红色川南游击纵队成立之地》等系列红色短视频,他们表示:“将继续努力,做好红色泸州的讲述者、醉美泸州的推介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五支队伍在烈士纪念馆听长征故事。
天堑变通途 致富奔小康
14日下午,蜿蜒的赤水河上,高高的鸡鸣三省大桥上车来车往。四川境内的停车区,一栋两层建筑正在建设。水潦彝族乡赤水村1组村民徐燕在停车区边上摆了个小吃摊,卖炸土豆花、臭豆腐、鸡排、小笼包、水饺、土豆粑等。几个小孩在路边坡上放鞭炮,提前感受春节的喜庆。坡下的一块地里种着李子树,尚小,挂果还得等两年。
徐燕很期待那栋建筑早日完工。她说,那是村集体公司建的,将来要去租个门市,卖小吃就不用风吹日晒了。自2020年1月鸡鸣三省大桥通车后,徐燕就开始在这里摆摊,她说:“生意还不错,很多人来看桥,尤其是周末和天气好的时候。”她家离大桥不远,很感激鸡鸣三省大桥的建成,她家在河对面有亲戚,桥通了之后,走亲戚的行程从两天变为了1多分钟,彼此多了许多来往。
鸡鸣三省大桥。
同组村民杨甲庆对鸡鸣三省大桥感受最深的,则是树上的李子更值钱了。他说:“桥通之前大车来收才几毛钱一斤,现在大车来收每斤平均能卖到2元多。”为此,几年下来,他家的李子树也扩种到了4000多株。
鸡鸣三省大桥连接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赤水村和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于2020年1月建成通车。叙永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管理段副段长马腾介绍,大桥通车后,原来过河车程2个半小时,现在只要1分钟。大桥对促进川滇黔产业发展、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赤水村的李子,可以运到镇雄去卖,并通过镇雄卖往云南各地;没有桥的时候两岸村民往来靠渡口,每班船要等两小时,遇到涨水还停渡,现在人员流动更频繁了;同时两岸三地的旅游资源也可以通过大桥互通有无,抱团发展。
人工开天河 安全又解渴
在鸡鸣三省大桥采访时,队员们留意到悬崖峭壁上的一条水渠和小道。那是有着“人工天河”之称的“绝壁大堰”,是叙永人民传承长征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生动写照。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赤水村吃水困难,村民需走崖壁上的尺宽小道背水,尽管他们总是小心翼翼,还是有位村民不幸掉下峡谷。大家决心消除这个安全隐患,同时解决吃、灌溉难题。村民们身上绑着绳子垂在悬崖上,用钢钎、铁锤开山,通过8年的努力,在200多米高的崖壁上凿出1米多宽的道路和一条水渠,最终建成“绝壁大堰”3条(和平大堰、土桥大堰、岔河大堰)。再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道路加装护栏、拓宽水渠等工作,这条水渠已成为鸡鸣三省一带最险要、最壮观、最神奇而耀眼的“人工天河”。
叙永县水务局局长杨志友介绍,叙永县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80%以上的目标,并将通过倒流河灌区、水土保持项目等水利工程的实施,解决水潦、石厢子、赤水、观兴、分水等5个乡(镇)3.24万人饮水和6.78万亩灌溉用水难题。
结束第二天的行程,泸州本土网络博主“垦丁精致婚礼”感触良多。他说:“长征的意义不在于走了多远,而在于从未停止过前行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接力棒如今传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力量,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