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家国同祭 致敬英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是一年清明日,明朗洁净春正好。

草木蔓发,百花共芬,吐故纳新,清明,于中国人是独特的存在。这一天,我们亲近自然,在广袤天地俯仰人生,洞察生命哲学;在绵延的思念里,追思慎远。

一脉春泥护英魂,从家悼到国祭,清明突破传统边界,唤醒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同溯文明根脉、重述英烈史诗的“时间坐标”里,共塑精神家园。

何为清明?

《岁时百问》如是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双重属性,把自然与人文融为一炉,“清明”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节”演变融合而来,内容广大而精微。

以“农耕劳作”“悼念思祖”“游春赏春”为核心节俗,清明节将生与死、昔与今勾连,传递出人们对生命、自然的理解与追求;将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自然观、天人合一等,折进春日送别的柳枝,在时间渡口,缅怀过往,开启新生。

清明是农事的诗章,在与土地的对话里顺时而动,留下春耕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与农事相连,凝结耕作经验。民间流传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农夫起跳”等俚语习俗,也揭示了这阶段物候之变。这种融汇农事规律与自然敬畏的节气文化,让人们体味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的智慧。

清明是思念的琥珀,在年年如复的追思祭祖里,岁岁思亲。清明抚青山,思念过山岗。春天,万物生长,思念亦如是。随清风化雨,看思念绵长,春暖斯人。以祭祀之名,人相聚,叙亲情,话怀念。无论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还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在明媚时序里,人们把未道尽的牵挂,糅入春风,换一种方式,相逢。


没有哪一个节日,像清明这般情绪万千。它以踏青祭扫的生活仪式,凝练生命、生活的哲学启蒙,生长出丰盈的中国审美。

清明里的诗词气清景明,在岁月里传唱经典。它将东方诗意美学刻成时节的韵脚,成为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长为程颢笔下“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出游劝归,化作陆游“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小楼春雨,凝练为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的晴风吹柳絮。

清明里的画意明媚动人,在时序中绘出民俗。它在烟雨朦胧处,用淡墨笔法,消除生死对立,将中国哲学和中国气派潜藏于春和景明。民国《雅安县志》载:农历三月清明节,古云“踏青”。实际上,自唐代以来,清明就成为人们踏青、拥抱自然之时。晒太阳、赏春花、喝春茶,多元习俗点亮生活。放眼四川,除了都江堰清明放水,川人还喜欢在这一节气头戴柳叶符、挂青,做欢喜团或青团等。清明的欢愉,也入了画。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在一行出行人物中,就有二人抬插柳条的轿子,勾勒出清明戴柳、驱虫辟邪的习俗。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也还原了三月踏青出游的场景,画面闲适惬意。近代漫画家丰子恺曾旅居四川,他笔下更是有不少清明画作,《一剪梅·清明》《谁家寒食归宁女》《清明小景》绘出清明好春光。

丰子恺《清明小景》


春光里的清明,既有春泥护花的美学,亦有春泥埋忠骨的大义。从家谱到国史,清明以微观家史勾连宏观国事,延伸出新内涵,化作家国誓言。

这誓言,铿锵有力,生出重温历史、召唤家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千钧之力。这誓言,风过松间,矢志不渝融入山河。

这誓言,映照“不忘本”的初心,激活“向未来”的动能。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川军于同年9月兵分三路出川,奔赴前线抗日,8年浴血卫国,书写家国史诗。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参战兵员总计约340万人,大批川军将士长眠一线。斯人远去,未敢忘却。3月30日,成都市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2025“春祭·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祭拜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活动在此启幕。人们慎终追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往昔,年轻的生命将保家卫国种进青山,成就炙热滚烫的勋章。如今,新一代青年怀揣拳拳爱国心,砥砺前行,奋斗向上。

图片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学生们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 图据通江县委宣传部

这誓言,在追家族之远、追文明之远、追理想之远的叩问里,提醒我们家国命运的荣辱与共,奋斗迈向新征程。作为红色热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都发生在四川,红色精神闪耀巴山蜀水。3月25日,宜宾市“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纪念碑下的思政课红色文化纪念活动上,人们诚敬先贤。3月31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下的思政课”,学生们一笔一画,为无名烈士碑碑身上的五角星描红。4月1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主题党日活动”在绵阳市烈士陵园举行,孩子们为烈士擦拭墓碑,表达对英烈们的敬仰与思念……烈士墓前,亦是国史课堂,青少年“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双重使命感从这里拔节生长。

又是一年清明,扫墓踏青,一份思念,萦绕心头;一种传承,源远流长。在春风里缅怀,是中国人浪漫的生命观;在春风浩荡里凝聚团结之力,是生生不息的民族新气象。

图片

本期话题

清明寄哀思,今天,你想说____?


撰文/边钰

编辑/郭书琼 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