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你吃的米饭可能是用算法种出来的!“IT农民”成都种大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六年前,蒲理蓝是一名IT工程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计算机算法在农业领域的新应用,于是辞去原有工作,成为了一名“新农人”。

如今的他,在成都青白江弥牟镇的农田里,针对不同的水稻搭建数字生长模型,带动当地200余户种植户,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为进一步提高销售终端对水稻的认可,今年他还借助NFC给大米办起了“身份证”,手机碰一碰,就能看到大米从萌发到收获的全过程。

▲蒲理蓝

IT工程师变身“IT农民”

希望种出更健康的大米

4月初,成都平原的气温逐渐回暖,一年一度的水稻播种就要开始了。

最近几天,蒲理蓝为了筛选稻种、与农户沟通育苗,忙得脚不沾地。“如今弥牟镇跟我们合作的这些种植户,基本上都是在我们水稻数字生长模型的指导下进行耕作,我们的五情监测站能够提供最准确的耕作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相应的农事决策。”蒲理蓝说。

今年43岁的蒲理蓝,现在以“IT农民”自居。他告诉记者,在2019年以前,主要从事IT工程师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乡下进行考察,看到种植户们遇到病虫害,只能凭经验打药,既浪费钱,又影响收成,种出来的水稻也卖不上价钱。“于是,我就想能不能用计算机算法来辅助种植户耕作,在减少农药的同时,种出更健康的大米。”

蒲理蓝(右)

2019年夏天,蒲理蓝辞去了原有的工作,从零开始学习农业知识,当起了一名“IT农民”。那时候,他白天跟着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专家马均教授下田实践,晚上自学考取农艺师资格证。

最终,他拿到了农艺师资格证,对于作物栽培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段时间,我的电脑里除了代码,就全是作物栽培的资料、论文。”蒲理蓝说。

从经验种田到数据种田

“让病害扼杀在起步阶段”

在跟随学习的过程中,蒲理蓝凭借自己多年的IT工程师经验,一直琢磨如何搭建水稻的数字生长模型。“传统的种植方式,依靠的是人工经验,当出现了病虫害,才知道该打药,难以实现防患于未然。”蒲理蓝告诉记者,“于是,我们创建了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分析系统,通过捕捉分析分布于空中的病菌孢子,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病害,此时仅需进行少量的农药喷洒,就将病害扼杀在起步阶段。”

上述的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分析系统便是五情监测站的功能之一,除此之外,监测站还具备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苗情监测、虫情监测的功能。之后,再将五情监测站收集到的信息用数字生长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农事意见,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种植户采取相应的农事操作。

五情监测站

蒲理蓝说:“传统经验种植,农户并不清楚温度与光照对于水稻生长具体有何影响,也不知道遇到这类情况该如何处理,而数字生长模型分析之后,能给出施加多少肥料、什么时候追肥等建议,对种植户的帮助很大。”

科技下田 带动集体增收

今年给每袋大米办张“身份证”

解决了种植的问题,如何让种出的水稻卖得更好?

“普通大米单价低,而功能型水稻能带来更高的收益,相应的种植成本也更高。我们会给种植户推荐不同的水稻品种,如果想要种植功能型水稻,就需要全流程按照我们的要求来种植,精确到育苗、施肥、打药等细节,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落实。”蒲理蓝告诉记者。

这部分功能型水稻成熟之后,也会有不同的待遇。蒲理蓝说:“比如2024年,我们因地制宜研发的富硒水稻‘弥牟香’,今年收获时,将在每一袋富硒大米中植入NFC芯片。这相当于大米的‘身份证’,手机碰一碰,就能看到这袋水稻的成长全过程。”

据介绍,2024年种植的“弥牟香”去年上市后,带动2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