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网络时代,热点事件就像一个个旋转的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近,乐山的“甘蔗奶奶”突然火了,可这热度背后却藏着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剧情。
4月5日,网上一名自称“热心”的网友发布四段短视频。视频拍摄于乐山苏稽古镇的下雨天,画面中,一位衣着单薄的老奶奶艰难地拉着板车,独自在雨中售卖甘蔗。配文极具渲染力,声称老人已78岁高龄,老伴身患癌症,处境艰难。短视频用上了浓烈的悲情滤镜,将老人刻画得晚景凄凉。视频发出后,迅速触动网友,大家纷纷建群组织捐款,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和媒体介入,将老人从这所谓的“苦难深渊”中解救出来。
但真相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那些仅凭碎片化画面就妄下判断的人脸上。记者采访时发现,“甘蔗奶奶”家里并不困难,三个孝顺女儿,一个在本村,两个在成都安家,时不时回来探望。冰箱里满满当当的食物,都是女儿们的孝心见证。老人卖甘蔗只是因为闲不下来,多年劳作的习惯使然,并非生活所迫。更让人无奈的是,老人对网上这阵仗一脸茫然,只知道常有陌生人拿着手机对着她拍,拍完就走。
这场“温暖的误会”,表面上是网友善意被点燃,实则是部分网络播主为流量无下限操作的恶果。他们打着“抓拍”旗号,嘴上喊着“行善积德”,实际是将老人生活片段变成流量素材。以“善举”作幌子,疯狂搜罗博眼球、能爆火的内容,全然不顾事实本身。当然,他们深谙流量密码,聚焦孤老、无助孩童,对真实生活强行扭曲加工。子女的孝心被调为冷色调,自食其力被处理成无奈之举,再配煽情音乐。如此行径,流量越大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也越大。
他们以为靠着制造这种虚假的“悲惨故事”,就能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成为网络世界里的“弄潮儿”。可他们忘了,每一次不负责任的乱拍乱发,都是对公众信任的一次消耗,都是在给社会添乱。当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出现时,网友们或许已经在一次次被愚弄后变得麻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喊得多了,即便真有危险,也没人愿意相信。
真正的善意,绝非依托虚假炒作来凸显,而是扎根于尊重事实与理性思考。以“甘蔗奶奶”事件为例,奶奶雨中卖甘蔗,原是劳动习惯使然,生活并不凄惨。可部分播主却打着善意旗号,借夸张镜头与渲染文案捞取流量。这般行径,既损耗公众信任,又扰乱网络环境。别让善意被虚假尘封,网络传播需回归真实,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