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成都特来电&K速电空港星汇光储充放电站,新能源车主朱亮将车辆接入双向充电桩,扫码、点击V2G放电确认后,他的电动汽车便开始向电网反向送电。“利用吃饭的时间,给电网返电1小时,可以赚到40多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全川首个电动汽车将电力注入10千伏公网的案例,迈出了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的第一步。这意味着,即日起成都的新能源汽车车主不仅可以来此进行充电,还可以将富余的电量“卖”给电网,赚取差价。

1小时可获40元 新能源车主实现反向放电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我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和项目。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通过充放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在30个试点项目中,成都三个项目入选,成都双流特来电空港星汇光储充放电站便是“两区三中心”智能车网互动试点项目中的一个场站。记者在现场看到,V2G充电示范站外形和普通充电站区别不大,插上充放电枪后,打开手机App、扫描电桩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进行操作。特来电西南大区能源管理部负责人陈卓以一辆电池容量为60千瓦时的电动汽车为例算了一笔账,目前每反送1度电可以获得1块钱,车主将车内80%(48度电)的电卖给V2G,就可以获得48元的收益,按峰谷电价差计算,每次交易可获得30多元的净收益。“电桩系统有放电保护功能,当电池电量低于全车电量的20%时,就会停止放电。”电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放电功能仅限于具有双向充电性能的车型。
反复充放电会不会造成能源损耗?陈卓表示:“新能源汽车所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次数可达3000次左右。一辆续航400公里的车型,大概每周只需要充一到两次电,以每周充两次电计算,10年消耗1000余次。即使每天充放电一次,也在电池的正常寿命范围内。”
电动汽车变身城市充电宝 助力电网削峰填谷

作为成都车网互动示范站,今年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联合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对空港星汇公共充电站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改造。该项目引入车网互动技术,具备光伏发电、移动储能、有序充电、V2G反向放电、虚拟电厂等功能。该站设有V2G双向充放电桩3个,可实现车辆反向放电,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充电宝”功能。“若该站光伏、V2G、储能同时上网,一个小时放电量便可以满足30个家庭1天的日常用电。”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符晓巍告诉记者。

为何要发展“车网互动”?据介绍,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反向放电V2G(Vehicle-to-Grid)等形式,是一种创新的能源交互模式,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流动。通过车网互动,电动汽车不仅可以从电网充电,还可以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向电网反向送电,从而参与电网调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消纳。“该项目不仅是技术验证,还构建了‘电网-用户’互动生态。”符晓巍表示,市民可以在用电低谷期(如夜间)储存电能,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如午后空调集中使用时)释放电能,降低电网负荷压力的同时“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获得收益。

符晓巍告诉记者,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将和相关企业一起持续推动充电场站的双向升级改造工程,计划改造场站20座,覆盖居民小区、企事业园区及社会公共充电站,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聚合电动汽车资源,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充电宝”能力,探索V2G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全国车网互动标准制定、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