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各地都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为主题举办主题日、主题月等系列活动。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国出游人数达到3.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8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假期,也是我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入境游表现相当亮眼。
走出国门,世界“萌宠”大熊猫、飘香全球的川菜、走红“一带一路”的川茶……四川一张张烫金名片早已名声响亮;走进国门,四川凭什么让老外们心甘情愿地打开钱包?这是一场关于城市软实力的较量。
在传统认知中,外国游客往往偏爱北上广深,但最新的数据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今年4月以来,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8.06万人次,同比增长46%,来川外国人总数居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一位。
四川正成为外国游客观赏中国美景、品味中国文化的热门之选。九寨沟、三星堆、峨眉山等热门景区设立了外国人服务站。春熙路、宽窄巷子等热门景点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还贴心推出了外卡POS机、多语种讲解器。
人流量带来的是消费力。身处我国西南腹地,四川走上国际前沿,成为全球购物达人的新宠。成都某大型商场的数据显示,今年外国消费者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300%,且几乎都是散客。
外国游客的“购物清单”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国际大牌到“成都造”,除了爆火的大熊猫周边,更多四川文创商品正在填充外国游客的购物袋。在成都文殊坊的“原织蜀锦”体验店里,来自巴西、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外国游客数量在增多。高端蜀锦围巾、旗袍最受欢迎。
两位马来西亚游客在成都IFS办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业务 图据红星新闻
外国网红们乐于分享“川味购物经”,带来的传播“裂变效应”正在释放。在社交媒体上,一批在成都定居的老外化身“老成都”,用纯英文为其他外国游客介绍购物心得。一位男性老外网红解密高端商场如何省钱;一名俄罗斯美女网红则在线教学,如果不去奢侈品店,去街边小店更划算。这种自下而上的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说服力。
以往,消费者“扫货”喜欢瞄准国际大牌。如今,物美价廉的国货品牌开始得到老外的青睐。时尚界的内行懂得起蜀锦的魅力。欧洲的不少名牌使用蜀锦,当这些产品出口到了欧洲,贴牌之后,身价转眼就翻倍。当消费者来到蜀锦的生产源头,价格起码便宜50%。谁不爱性价比呢?这是价格“腰斩”的诱惑。
离境退税政策精准“拿捏”了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为跨国消费盛宴添了一把火。一些外国博主甚至细心地给出成都商场详细的离境退税攻略、办理具体楼层、退税的具体步骤等。成都以50家“即买即退”的商店为支点,撬动国际消费市场。
不仅让“商品走出去”,还要把“消费者引进来”,这是更高明的布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消费”,从“世界工厂”到“消费城市”,在这场国际消费版图的重构中,四川要贡献自身的麻辣参与感。
“五一”假期,境外游客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主办的“蜀汉百景集”上观赏剪纸艺术 图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我国对多国实施单免、互免政策,进一步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外国旅客顺畅通关。240小时,10天的“China Travel”目的地在哪里?全国各地都在卖力比拼。
毫无疑问,当下大量外国游客依然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城市。一场旅行,不以山海为远。2024年成都接待入境游客165万人次,证明中国西部同样具备吸引国际游客的独特魅力。
在国际消费版图的重构中,真正的赢家不是靠地理优势,而是靠文化魅力。蜀锦的走俏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消费高地,必定是那些能把文化密码编译成世界语言的地方。
消费的内涵,承载的是一场双向的文化认可。在买卖之间,完成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当外国游客把“四川造”带向世界时,他们不仅带走了一段旅行记忆,也传播了四川的创新活力与文化自信。
每一次出行,都是对真实城市的沉浸式探索。趁着“中国旅游日”,背上行囊,一起出发吧。

外国友人来川旅行,你有哪些推荐?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刘秋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