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自贡:气象科技助力 再生稻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立夏时节,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优质稻粱核心区正焕发蓬勃生机,连片的稻田宛如铺展的绿毯,此时的秧苗已抽出新叶,为分蘖、拔节、抽穗积蓄能量。不久前,李子村种粮大户魏新良收到自贡市气象信息中心的提示短信,内容分析预测了五月上旬气温、降水、日照等情况,并提供了当前作物的田间管护指导服务。

微信图片_20250519105758.jpg

细致入微的气象助农服务让魏新良吃下定心丸。随后,他按照提示短信指导,在水稻返青期加强了田间管护:保持水层深度,施用有机肥料,以确保水稻正常生长。魏新良说:“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精准的气象服务,农民心里更有底了。什么时候灌溉、施肥都能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安排,不仅省心省力,还能提高产量。”

作物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仅是气象助农服务的其中一项内容。两年前,四川省气象局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在自贡市成立省级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川南中稻—再生稻产量及品质形成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自贡市中稻+再生稻高温热害遥感监测研究与应用”,加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再生稻气象服务已从传统灾害防御转向智慧化全周期的服务模式。

自贡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罗伟介绍,再生稻俗称抱荪谷,是在头季中稻收割后留桩,休眠芽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迅速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成熟所收获的一茬水稻。“再生稻对气候条件极为敏感,尤其是头季稻收割前后的高温干旱及再生季抽穗期的低温阴雨都可能造成减产,通过构建再生稻发苗期、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及田间应急方案,可减少气象灾害影响程度15%至30%。”

微信图片_20250519105752.jpg

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成立后,自贡市气象局与自贡市农科院迅速组建再生稻创新团队,围绕“高产稳产”目标,构建“天—地—稻”协同研究体系,并在大安区何市镇黄桷村建设集观测、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再生稻试验基地,开展气候与种植模式优化、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智慧农业技术融合等技术攻关。

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应用于中稻—再生稻生产全过程,形成“预报监测—业务平台—服务产品—服务渠道—服务对象—农技措施—服务成效—评估反馈”的全流程服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获取受高温影响的再生稻面积、区域、程度,结合智能网格预报结论,及时向种植农户发送热害灾害预警、农事活动建议等信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指导服务。

微信图片_20250519105749.jpg

自贡市农科院专家鄢圣敏介绍,通过分析近三十年气象数据发现,自贡市在八月份连续三天出现高温的概率超一成,直接影响再生稻腋芽萌发。为此,试验基地正在建立“气候—品种—技术”匹配模型,筛选耐高温、抗阴雨的优势稳产品种。与此同时,试验基地在抗逆机理研究及抗逆性状选择等方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再生稻的选育与推广。

当前,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正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新建物候观测、卫星遥感土壤监测站、光合分析仪等设施设备,并基于卫星、无人机、农试站、地面观测站,形成具有较强创新性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中试、示范和推广应用,实现灾害发生面积评估误差率小于百分之四,灾害预警发布时效提前至两天等。

微信图片_20250519105742.jpg

富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富顺县再生稻在产量和品质上齐头并进,并培育出“富又顺”“雒源香”等品牌。“气象科技在再生稻生产中的应用将推动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增强种植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富顺县中稻—再生稻可持续发展。”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