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方志新语丨“蜀”为名,它何以舞动文明经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图片


在江浙一带被称为一丈红的蜀葵,是原产于中国四川的古老花卉。它以挺拔的身姿、绚丽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一带一路的植物见证者。


从东方庭院到西方画布,从端午习俗到现代园艺,蜀葵既是自然美的象征,更是艺术灵感与生活智慧的载体。


图片

蜀葵 图据文旅金堂微信公众号


图片


从东方诗画到西方文艺复兴,蜀葵的艺术价值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蜀葵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经典意象。陆游笔下“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以蜀葵的短暂花期隐喻时光易逝;敦煌壁画中,蜀葵与莲花并列为佛教名花,象征纯洁与光明。而在宋代至明清的绘画中,蜀葵常与庭院、山石相映成趣,成为文人画中“雅俗共赏”的典范。南宋李嵩的《花篮图》夏花册)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蜀葵的夏日风姿。


当蜀葵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后,迅速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笔下的灵感源泉。在众多西方绘画中,都能见到蜀葵的身影。1876年,克劳德·莫奈以蜀葵为主体,创作了名画《卡米尔在阿让特伊花园》,其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令人印象深刻;1886年,32岁的梵高在布面上绘就《花瓶中的蜀葵》,以浓烈的色彩与粗犷的笔触展现蜀葵的生命力;提香、鲁本斯等画家则通过蜀葵的形态,探索光影与构图的平衡。


图片
国外画家画的蜀葵 图据四川在线


蜀葵的审美普适性,也在全球跨文化对话中得到印证。美国洛杉矶巴恩斯德尔艺术公园内的“蜀葵之家”(Hollyhock House)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以蜀葵花纹为设计核心,每年吸引数万名参观者,并于201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在传统生活中,蜀葵的实用价值与文化象征密不可分。端午节期间,人们将蜀葵与菖蒲、艾草并挂门前,寓意驱邪避凶,这一习俗延续千年,成为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符号。《本草纲目》记载,蜀葵嫩时可食用,其根、茎、叶、花及种子均可入药:花能解毒通便;叶可治疗烫伤;根部利尿排石、清热解毒;种子催产通乳、利尿通淋。


图片

鲜花山谷的蜀葵 图据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在现代社会,蜀葵的生态与美学价值得到进一步拓展。成都金堂的鲜花山谷拥有全球最大的蜀葵基因库,收集保存各类蜀葵种质资源1000余份、品种超700个,涵盖红、紫、黑等六大色系,成为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成都市植物园通过蜀葵进百校等活动,将蜀葵引入校园绿化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让蜀葵文化与生态文明意识扎根青少年心中。这种从田间野花到城市名片的转变,正是传统植物资源与现代生态文明完美结合的典范。


图片


丝路之花到精神图腾,蜀葵的文化内涵早已超越其自然属性。作为丝路之花,它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的早期文明对话——8世纪东渡日本,随后沿着丝绸之路逶迤西行,15世纪扎根欧洲,甚至在冰岛和南美洲的阿根廷等极地与热带地区落地生根,成为一带一路的历史见证。其耐寒耐热、适应性强的特性,被学者李后强解读为川人品格的生动写照:这朵四川人的故乡花,诠释着巴蜀儿女海纳百川、顽强拼搏的精神特质。


在文学与哲学层面,蜀葵被赋予忠贞向阳的精神品格。宋代杨巽斋以但疑承露惊殊色,谁识倾阳无二心赞其赤诚;明代李东阳则借蜀葵羞学红妆媚晚霞,祗将忠赤报天家彰显士人气节。这种精神投射,使蜀葵成为文人志士寄托情怀的文化符号。


图片

成都市植物园编著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


一株植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观赏或实用功能,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共鸣。从古老的丝绸之路拔节生长,到2024成都世园会的精彩绽放,再到《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学术专著的出版……蜀葵的故事,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不断续写。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更是对生态文明与跨文化对话的当代诠释。正如莫奈笔下的蜀葵,其绚烂绽放的背后,是人类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寻,以及对和谐共生的深切期许。


图片


本期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四川稀有的花卉?评论区聊聊~


撰文/边雪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