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
一、讲究饮食与饮水卫生
洪灾期间,各种饮用水源和食物容易受到污染,粮食也容易发生霉变,吃了这些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极易导致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洪灾过后,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非常重要,要做到:
1、不喝不干净和受污染的水,尽可能喝开水。
2、不吃腐败变质、受污染和被浸泡过的食物。
3、不吃病死、淹死的猪、牛、鸡、鸭等动物肉。
4、少吃或尽可能不吃凉拌食品,生吃瓜果蔬菜时,一定要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
5、不吃已霉变的粮食,如霉变的麦子等。
6、运用各种可能运用的方法,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和防止饮用水污染;对已受污染的饮用水,定要进行消毒处理,如煮沸或加漂白粉消毒等。
7、不吃被水淹过的蔬菜、水果,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菇类、菌类。
8、不吃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9碗筷应煮沸消毒,刀、菜板、抹布及碗柜要严格进行消毒,提倡采用煮、炖、烧等长时间加热的烹煮方式,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以免交叉感染。
二、保持环境卫生
1、加强粪便和生活垃圾的管理,要做到粪便、垃圾不人水、防止家畜粪尿污染水源。洪水过后,要及时整修饮水设施和修复渗漏厕所、粪坑,保护水源。
2.减少蚊蝇孳生,提倡使用蚊帐,用药物灭蚊驱蚊,防止疾病传播。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灭鼠、防鼠工作,有条件的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渠县融媒体中心全媒记者 蒲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