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从“温饱线”到 “天府粮仓”核心区 看眉山东坡农业科技蝶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4 0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初夏时节,走进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无人插秧机在北斗导航指引下划出笔直绿线,田间传感器实时回传着土壤墒情。这个上世纪70年代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业县,历经半个世纪深耕,正蜕变成新时代“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笔耕不辍地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故事。

图片

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东坡区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聚焦三大粮食功能区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和高标准农田改造,着力构建“良田+良技+良链”的现代农业体系。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57.73万亩、产量30.59万吨,高标准农田占比提升至7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2%。

?良田筑基

高标准农田里的“数字革命”?

俯瞰东坡田野,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现代农业图景尽收眼底。通过“小田改大田”“碎田变整田”的连片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以前村里农田灌溉困难,道路也崎岖不平,给农业生产造成诸多不便。如今,沟渠相通,道路平坦,机械作业更加便捷,农产品质量也得以提高,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多悦镇东风村党委书记王菲感叹道。近年来,东坡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布局。

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重点打造永丰、岳营、岷东三大粮食功能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同步推进水稻田间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农田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良田永续利用。”

??产业融合

从“种粮食”到“造品牌”?

“来杯米乳拿铁!”微风暖阳下,赵女士和朋友们在永丰村“村咖”打卡拍照。这杯特色饮品,正是永丰村延伸稻米产业链的生动注脚。

如何既守好“米袋子”又鼓起“钱袋子”?2023年3月,永丰村通过公开招聘引入乡村CEO邓凯,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两年过去,我们已形成‘永丰八宝’产品矩阵,其中,永丰大米在本地大型商超和酒店热销,米露产品覆盖城区千余家餐饮店。”邓凯展示着产品清单,2024年永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3万元。

与此同时,在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稻里嘉”“穗小二”“光敏稻鸭米”等特色大米品牌竞相涌现。园区通过支持种粮大户建设仓储设施、组织高校设计团队打造品牌形象,助力本土农产品提升附加值。永丰村还整合村庄资源,推出“永丰四季”研学文旅项目,形成农旅融合新业态。

??智慧赋能

农业“最强大脑”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太和镇莲墩村,“天府粮仓”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中心的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正高效运转。随着电闸启动,覆土、平土、开沟、播种、打包等工序一气呵成,1小时即可完成1800个育秧盘生产。电子屏实时显示温湿度、播种量等数据,科技感十足。

图片

田间科技更显硬核实力:智能化传输带将一个个秧盘运送至田间;无人驾驶插秧机背负秧盘稳稳前行,身后“吐”出整齐划一的嫩绿秧苗;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东坡区有了具象化表达。“我们将借助现代化农业设备力量,进一步扛牢‘天府粮仓’责任、推动‘天府良机’三年行动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农种植效益,为‘天府粮仓’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何涛表示。?

图片

从?良田筑基到产业融合,再到智慧赋能,东坡区正以“沃土生金”的实践,重塑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在这片土地上,科技与产业的双螺旋结构,正将“天府粮仓”的千年底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助力打造市域首个“千亿极核”。正如老农张大爷在田埂上的感慨:“现在种地,手机是农具,数据是肥料,这放在二十年前,做梦都不敢想!”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