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渠县人大常委会退休的傅昌志,是地地道道的渠县人,他利用业余时间收藏,数十年专注于姓氏家谱文化的研究,为自己,也帮助别人寻根,收获颇丰。 凭着兴趣艰难起步 傅昌志在青年时期,经常听父辈讲述祖先的历史。得知祖先是由湖南迁徙到渠县的,傅昌志萌发了寻根问祖的念头。 “我研究姓氏文化,是从集报收藏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傅昌志在集报中,有意识地收集姓氏文化方面的资料。 傅昌志的父亲去世得早。年长傅昌志20多岁的堂兄傅昌乾,解放前逃难到重庆沙坪坝。每次回到渠县老家,傅昌乾都要向有文化的傅昌志谈起傅家从前是从湖广迁来渠县的。 后来,傅昌志从伯父那里,发现了伯父在民国年间用毛笔抄写的《傅氏族谱书》。说是族谱,实则为3页32开大小草纸抄写的简单记载。 纸张已破烂,仅有171字,上面写着“原系湖广永州府零陵县永政乡南埠里,住长书马扶大王祠下,管界地名车头牌坊。来川所议排行十二字……落业一明祖,在宝城场新买产业”等。 九十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傅昌志碰到宣汉县档案局的奉政明到渠县寻根。得知奉政明的祖籍也是湖广永州府,奉政明打算抽时间前往湖南寻根,傅昌志因工作很忙,写了一封寻根信给奉政明,请他将书信转交给值得信赖的、有文化的傅姓人,帮忙查证一下族谱上提到的古今地名等情况。 3个月后,傅昌志收到湖南双牌县卫生局一傅姓人的回信。信中说:“你所寻根的地点,就是现在的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 对方在信中还说,听老一辈讲,他们老家傅姓人家过去有3个弟兄,其中有一个迁到了四川,有可能你们就是迁到四川的那个傅姓人的后代。 傅昌志喜出望外,决定抽时间前往傅姓人提供的地点实地考察。 三赴湖南终有收获 2005年4月,傅昌志应邀前往湖南岳阳参加湘鄂傅氏联谊会。会后,他迫不及待地随湖南傅氏族人直奔长沙,之后到永州,下车后直奔双牌县卫生局,联系到了给他写回信的那位傅姓人。 傅氏族人听说四川傅姓人来寻根了,都非常高兴,并找来有文化的傅姓老人,摆谈家族迁徙情况。第一次寻根不如意,因为没有书证、物证,只是传说,不能确认。傅昌志了解到,以前的零陵县后来也一分为二,古今地名及行政区划变化大,必须花工夫才能搞清楚。 两年后,傅昌志再次前往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考察走访。经查阅当地有关历史资料,仍无满意结果。 第二年下半年,傅昌志第三次踏上去湖南的旅途。他查阅了清朝的《永州府志》,找到有关零陵县区划等内容的记载。第二天,傅昌志又赶到湖南省民政厅地名办公室,获得了一本《湖南省地名志》。最后,傅昌志来到双牌县相关部门,查阅了当地地名及行政区划变迁的详细历史资料,并复印了下来。 带着收集到的有关祖籍地古今地名及行政区划变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通过研读、比对、分析,傅昌志弄清了家族有文字记载的原祖籍地,就是现今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磥埠村13组,小地名车头牌坊。牌坊虽已消失,但地名依然流传至今。 至此,傅昌志寻到了祖根:300多年前,湖南、湖北统称湖广省,傅姓先祖在清康熙36年(1697)响应湖广填四川运动,迁到四川渠县的,至今繁衍14代,近1000人口。 撰写专著成果颇丰 傅昌志从傅姓研究起步,不但要为自己寻到祖根,还要为中国数百万傅姓人找到自己的根。 业余时间里,傅昌志写出了《寻根问祖·傅》《傅氏寻根》等专著,参与编写了《中华傅氏通谱》,并正在编写《中华傅氏总谱》等专著。还与人合编著了《賨人与賨人文化研究》。2001年,傅昌志参与拍摄了《贾姓》《龚姓》《傅姓》3部姓氏文化电视专题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由此,傅昌志声名鹊起,很多人找上门来要他帮忙修写家谱。他也乐意为之,先后为渠县、达州、四川乃至海内外不少的寻根者,找到了祖根。同时,也为海内外数百华人华侨寻找到了祖根。 30多年来,傅昌志在姓氏家谱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参与了数十个姓氏的专辑编写工作。先后撰写的300多篇姓氏移民文章在《达州日报》《海南经济报》《长江日报》等10多家报刊上发表。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高端论坛上被交流、收录等。 (汪文) 来源:达州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