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观察 徐洋
“我们是半夜4、5点就过来采摘黄花了,今天能采的差不多采完了,估计有30来斤。”7月29日早上7点过,达州市渠县望江乡武坪村2组黄花种植农户邱坤凤结束了当天的采摘黄花工作,“前两个月盛产期的时候,半夜2、3点就要来。”
“我们近期成功利用植物组培把黄花脱毒提纯复壮,形成一整套黄花组培繁育、驯化栽培技术,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大量繁育优质种苗,并为来年大规模种植做准备。”7月30日,渠县丰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忠全告诉记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学院实验室研究人员。
据悉,以往黄花的上市时间多集中在4、5月份,正是有了渠县对黄花产业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才有了7月底还能采摘黄花的景象。
7月12日,渠县入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并以最高分居4个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
这个过去产业基础不强,优势薄弱的县,如何成为先进县?当地又是如何培育壮大农产品主产区的优势?且从一朵“小黄花”窥知一二。
谈过去:种植历史悠久却“有价无市”
黄花,又名金针菜,是观赏、食用和医用为一身的三栖花卉。渠县黄花更以七根蕊,6-8片花瓣闻名,因此被称为“黄花之后”。2007年,渠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黄花之乡”。2009年11月19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渠县黄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黄花花蕾开放过多会降低品质,凌晨是最佳采摘时间,必须要在黄花含苞待放时将其采摘完毕。
今年65岁的邱坤凤种植黄花已经40多年,现种植黄花2.5亩,年产一万斤左右,收入能达到一万六到一万七千元。他见证了当地黄花从“分散种植、自产自销”到“集中连片种植、统一销售”的曲折历史,“我们村种植黄花历史悠久,从祖辈就开始种了,但是早些年,黄花种来只能当蔬菜满足自家吃,难以上市场销售。”
清晨采摘黄花
确实,早些年,渠县黄花的上市时间多集中在4、5月份,虽品质全国闻名,但始终处于“有价无市”状态。
一直以来,种黄花比种粮食经济附加值更高,是所有农户都看在眼里的。就如邱坤凤所言,过去为了填饱肚子,黄花作为蔬菜并没有大规模种植,长期保持着“好田好地种粮食,边边角角种黄花”的习惯。
渠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股股长王卫兵告诉记者,渠县的黄花种植历史有300余年。彼时,全县黄花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仅靠农户分散种植,自给自足,上市销售极少,并未形成产业发展。
谈转机:看准特色产业“苗子” 多年持续投入
如今,渠县黄花多集中于望江乡、清溪镇等西部乡镇成片种植,核心区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全县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高达8亿元,形成了黄花特色产业。
渠县黄花产业发展至今,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诸多曲折和阵痛。
转折来源于2004年中央1号文件,王卫兵清晰记得当年提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全国上下重新回归三农,抓农业产业发展释放的强烈信号。”
王卫兵说,渠县黄花质量上乘是全国闻名的,要促进农民增收,这不就是当时现成的、可以发展成为特色产业的“苗子”吗?
目标有了,如何发展成为产业?2004年以来,渠县几度出现“政府主导摘,农民偷偷挖”反复拉锯战。王卫兵分析,主要矛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黄花集中在4、5月上市,必须每天采摘新鲜黄花,导致劳动强度太大,农户难以承受;二是黄花大面积上市时往往遇到梅雨季节,没有风干设备和加工工艺,产后损失较大。
渠县黄花种植面积的扩张,一度导致农户收益减少,不满情绪逐渐增加。针对这些问题,渠县是如何找到良方对症下药的?
扶持当地种植大户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组织农民经纪人,集中收购农户黄花并统一销售,陆续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渠县拥有收购黄花并统一销售的黄花专业合作社20余个。2004年,渠县黄花龙头企业——宕府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订单式收购全县大部分黄花,经过风干等工业制作黄花深加工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看准了黄花产业发展市场前景。”
针对渠县黄花本地品种渠县花集中上市劳动力太过密集问题,渠县引进和培育了三月花、武坪早、八月花等早中晚三个品种,提前或延迟了渠县花期,将原本集中在50天内上市的黄花延长至3个多月内错峰上市。
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渠县黄花面积达到近6万亩,并于2007年拿下“中国黄花之乡”招牌。
谈未来:利用植物组培技术 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悉,今年渠县10万亩黄花的采摘季从5月15日起,将持续直至8月中旬。作为武坪村30个收购点之一,渠县富力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最近每天都能收购到农户们采摘打包过来的新鲜黄花,仅记者采访当天合作社就收购了黄花400余斤,该合作社负责人绍秀轩对记者说,“现在已经进入黄花采摘尾期了,前两个月,每天可以收几千斤。”
据统计,当天,整个武坪村收购黄花近万斤,分别装车发往成都、重庆、达州、万州、南充等省内外城市,晚上各地食客便能享受到新鲜美味的渠县黄花。“我们的黄花还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价格最高时可以卖到30、40元一斤。”
打包装运
2011年,渠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渠县黄花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连续以县委政府名义出台黄花产业化发展相关实施方案。
最新出台的《渠县2016—2020年黄花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按照“拓展基地规模、提升加工水平、扶持鲜销加工”思路,确定每年规模发展黄花1000亩,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黄花鲜销及深加工1500吨以上的目标。真金白银还体现在,县财政每年安排黄花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其中,集中连片建黄花基地20亩以上的业主将获得1000元/亩的奖励,鲜销业主、加工业主可得到200元/吨、500元/吨的补助奖励。
为充分挖掘“中国黄花之乡”市场潜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渠县正开展黄花“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即食黄花、冻干黄花、精品黄花、饭菜香等系列产品研发及优化加工工艺。目前,渠县黄花在成功实现品种和种植范围“变脸”的同时,发明专利超过30项,黄花精深加工产品超过20项。
渠县一食品企业车间内正在对黄花进行加工
“早中晚结构不是很合理,从今年开始,我们以四川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利用植物组培、现代育种技术,增加早花占比,提高渠县黄花市场竞争力。”王卫兵透露,目前,渠县已与包括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建立了联系,拟通过校地合作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将高校科研优势直接运用到当地农产品的研发中。
来源:川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