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握手楼”问题尤为突出。“握手楼”因楼间距较小,造成消防间距不足、日照通风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对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握手楼”在我市老城区现象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通川区老城区存在“握手楼”1000余栋、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平均层数8层,涉及群众超3万户。通川代表团张世龙代表建议,系统推进老城区“握手楼”疏解与有机更新。
老城区“握手楼”体量大,资金需求大;涉及居民众多,利益诉求多元,改造困难重重。张世龙代表建议:
从4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强化市区联动,凝聚合力。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部门整合土地、规划、建设、财政、税收等各类政策,为老城更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逐步疏解。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编制专项规划。以消除安全隐患、疏解片区人口、完善公共服务、激活老城活力为主要目标,按照“安全优先、疏解渐进”的原则,根据片区轻重缓急、居民意愿制定项目实施年度计划,逐年推进实施。
三是强化精准施策、示范带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小切口见成效”为主线,采用“留、改、拆”并举等模式实施改造。通过功能置换与空间优化,将拆除腾退后的空地用于补足配套公服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等,实现片区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
四是强化项目谋划,多方筹资。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居民支持参与改造。通过政府让利、补助等政策,积极引导央企、国企参与老城“握手楼”疏解和有机更新。
来源:达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