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记者 狄英娜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记者 杨文娟
成都市兴隆湖南岸,四川天府新区城市规划厅的幕墙上,73个大字格外醒目: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11日视察天府新区时,为新区谋定的战略发展方向、擘画的高质量发展蓝图。5年多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使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党的二十大以来,天府新区锚定高质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公园城市先行区目标,秉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创新策源转化、产业旗舰项目、开放型经济提能、天府文化发展、城市品质优化“六大攻坚见效行动”,推动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快速成势见效。
近日,记者来到天府新区,实地感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站在新区规划厅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碧水清流、风光旖旎,环湖不断“生长”的楼宇勾勒出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公园城市”从理念走向了现实。
“按照总书记‘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统筹核心生态要素和全域生态资源,锚定‘70.1%生态空间’,依托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肌理,发展形成了‘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多渠’的生态格局。”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向记者介绍说。从传统的“沿路建设”到“拥绿亲水”组团嵌套式发展,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引入城市内部,天府新区初步构建起了“大开大阖、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
兴隆湖水域面积达4500亩,蓄水量670万立方米,蓝天下湖面碧波荡漾,湖水能见度最深处可达6米,鱼群嬉戏,水草摇曳,犹如一片水下森林。在“水下书店”看书,在湖畔沙地“遛娃”,在滑板公园挥洒汗水……如今已成为成都市民休憩地、网红打卡地的兴隆湖,正是天府新区良好生态的一个缩影。
随着以湖为核心的“湖城生态圈”全面构建,兴隆湖与环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成为天府新区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的生动案例:以生态投入吸引高水平的产业投资,又以公园城市品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漫步兴隆湖畔,一个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标识尤为醒目。湖东侧,是由多个圆弧形建筑构成的“成都科创生态岛”,这是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湖东南两公里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像一颗“蓝宝石”静静矗立,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建成投运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是承担国家使命、贯彻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功能平台,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算力支撑平台和助力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负责人王建波介绍说。目前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已为900多家用户提供了算力相关服务,累计完成超3800万项作业任务。
波光粼粼的兴隆湖,见证着一座公园城市的拔节生长。图为兴隆湖全景。 四川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骥/摄
挂牌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中科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6家、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35个,引进清华、北航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65个,围绕氢能利用等关键领域承接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980个……在天府新区,“动力源”创新引擎不断筑强,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通过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激活在孵企业的经济活力,释放强大创新动能,是天府新区创新创业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新区已吸引新经济企业两万余家,落户高能级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34家,新建产业载体1152万平方米,培育亿元税收楼宇3栋,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随着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创“大生态”日益形成,天府新区“增长极”竞争优势不断凸显,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是城市的主体。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天府新区着力提升“幸福感”温度指数,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民生福祉更加厚实。党的二十大以来,天府新区持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智慧治理体系,建设高品质宜居幸福家园。开工建设市民之家,加快落地省博物院新馆、市图书馆总馆、金熊猫大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深化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对天府新区发展作出“一点一园一极一地”的战略定位、提出重大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新区“公园城市”、“新的增长极”等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落地生根。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座美丽的公园城市正加速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