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熊筱伟 张守帅
7月17日,天府融媒联合体成立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传播“航母”正式启航。
说规格高,天府融媒联合体由省委宣传部牵头领导,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协助指导;说规模大,“4+21+185”超大型战列编队,涵盖省、市、县三级逾200家传媒单位,主力军全面挺进移动互联网主战场。
消息甫一传出,就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要成立天府融媒联合体,背后有何深意,联合体的职能职责到底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川观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成员单位和专家。
关于“是什么”
天府融媒联合体不是搞兼并整合,而是成员单位“抱团”发展形成的传媒“组织”
如果用现有概念类比,天府融媒联合体是一家公司、一个平台,还是一个超级媒体?
据受访者介绍,上述概念都不够准确,相对更精准的理解是:它是一个传媒“组织”——这意味着它不是搞兼并整合,更不是要替换取代各个成员单位。它的出现,是成员单位抱团发展的结果。根据成立仪式现场公布信息,其成员包括4家联合发起单位,即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新传媒集团、中国广电四川公司,以及21个市(州)的市级媒体、185家县级融媒体中心。
至于“组织”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三重赋能”——为省、市、县三级媒体提供传播赋能、技术赋能、人才赋能。
传播赋能,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原则,在各级融媒体首屏首页突出位置做好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报道,重点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重点时间节点、重要主题宣传,统筹省内各级媒体资源,联合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川机构,开展协同采访、立体传播,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省域全媒大传播体系;
技术赋能,主要是以发展自主可控技术为核心,吸纳互联网商业平台优质资源,建强开放型融媒技术平台,结合省内媒体实际需要,在数据分析、AI应用、平台运营等方面开发多元化应用功能,做好技术支撑和运维服务,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全省媒体数据信息技术枢纽;
人才赋能,主要是组建融媒发展专家智库,健全全省融媒人才培训机制,完善市、县媒体骨干人员到省直媒体交流学习机制,打造全省融媒人才实践基地,畅通传播人才流通渠道,构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融媒人才发展生态。
为确保上述功能实现,天府融媒联合体设有相应的市场运营服务机构——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以天府融媒技术平台为依托,围绕融媒体建设中的公益产品供给、融媒技术支撑、增值服务提供、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运维服务。
关于“为什么”
成立天府融媒联合体不仅为成员解决具体痛点,更是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探索提供区域性支撑平台
为什么要成立天府融媒联合体?最直观答案是,解决问题。
联合体成立前,有关方面对四川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四川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内容生产、人才队伍、运维管理、技术管理等几个方面存在共性问题,特别是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弱化,运维能力不足、更新滞后。四川36家市级媒体,仅8家实现自有技术支撑。市级融媒体如此,更遑论县级融媒体。
资阳融媒体中心主任代小平告诉川观新闻记者,“很多通用技术比如智能校对,其实大家都有需要,但靠自己研发和维护,成本太高不说,技术水平特别是技术自主能力也很难提上去。如果统一来做就能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技术力、确保自主可控,还能省钱。”德阳日报社总编辑向辉则提到,特别希望借助全省融媒人才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干中学”的方式来解决转型时期从业者业务素质提升的难题。
工业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一些标杆示范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破解了“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这一做法能否应用于新闻战线?天府融媒联合体就在进行类似探索。
除了解决具体痛点,受访专家还提供了理解“为什么要成立”的另一个视角。
天府融媒联合体专家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媒体融合实验室总干事宋建武表示,联合体的成立为完成一项重点工作——即“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即“建设区域性的支撑平台”。
要理解上述观点,需要先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是一项被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点部署。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等多位受访专家谈到,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就是应对上述变化与挑战的本土化探索,也是增强新闻宣传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而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部署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时,详细阐述了省级媒体、市地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各自的工作重点。
但要发挥好省、市、县媒体作用,受访专家认为至少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内部分传媒单位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有部分单位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如果没有相应支持,当地融媒体中心等建设就可能会流于形式,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就会出现‘环节缺失’”;二是系统协同问题。受访专家提醒,全媒体传播体系应该是各级各类新型主流媒体全方位协同的结果,单一媒体机构难以独立完成整个体系的建设任务。这就需要避免各自为战、避免低效内耗。
成立天府融媒联合体,就是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支撑。郭全中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等受访专家认为,该联合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赋能缩小各级各地媒体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也通过在技术、传播等层面做好协同,推动全省媒体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为建成整体联动、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奠定下坚实基础。
这不仅是为四川,也是在为全国探路。作为专家顾问代表,宋建武在成立仪式现场致辞中表示,期待四川省通过天府融媒联合体的建设和运营,为国家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创造范例。
关于“凭什么”
要建好天府融媒联合体,四川有这三重保障
采访过程中有专家坦率表示,国内一些地方的类似实践并未取得预想成效。这延伸出一个疑问——要建好天府融媒联合体,四川凭什么?
对此受访者从目标保障、能力保障、组织保障上给出了回答。
就目标保障而言,天府融媒联合体将始终聚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持续对省、市、县三级媒体赋能以形成向心力,激发参与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免费”。天府融媒(四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天府融媒技术平台的具体任务。该技术平台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向各成员单位免费供给公益产品,包括提供策、采、编、审、发技术服务等,支撑各融媒体中心正常运转所需。
就能力保障而言,天府融媒联合体具有实现其主要功能的技术和优势资源积累。以技术研发为例,4家联合发起单位都有相当的技术积淀和自研能力。四川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着力推动高新视听技术跟踪研究应用和媒体融合应用,具备自主设计融媒体生产全流程系统平台、大数据智能平台、高清超高清制播等系统的技术能力,在全国省级台率先完成全国首个全IP化4K超高清电视播出频道建设,建成西部首个基于12G技术架构的超高清新闻演播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拥有约200人的互联网专业技术团队,涵盖13个技术类别、20多个技术工种,并与华为、电子科大等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深化技术合作,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和未来媒体实验室、5G媒体实验室等10余个联合开放技术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天府融媒技术平台建设注重吸纳互联网行业一流企业参与,打通主要商业平台的内容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宽融合边界,并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企业首席专家聘为技术类专家顾问。这是强化借智借力、合作共赢理念,追求技术更强、声量更大、融合更优的传播效能。
就组织保障而言,天府融媒联合体有其特色和比较优势。川观新闻记者从成立仪式现场获悉,天府融媒联合体由省委宣传部牵头领导,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协助指导。该联合体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自身造血机能。
川观新闻记者注意到,天府融媒技术平台还有“内容汇聚交换”的功能,即把内容统一汇聚至技术平台,向全省各市、县媒体提供内容交换的服务。这有利于把基层声音传得更广更远更深,许多人也有一个疑问,市县融媒体又如何留住用户?
“新闻+政务+服务”将是一个有益探索。天府融媒技术平台将基于数据支撑功能,根据各级融媒体需要打破数据壁垒、整合政务服务,提供民声问政、党建工会、在线办事、社保医保等服务。这就意味着,市县融媒体不仅是新闻网站或客户端,也是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渠道、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7月17日,谐音“要一起”,成立仪式的主题正叫做“一起共精彩”。现场发布的“天府融媒联合体共同宣言”提出,“一起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省域大传播体系,一起打造相互支撑、各具特色、互联互通的传播生态。”
共建、共融、共享,“4+21+185”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