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新农人”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层层梯田间勾勒现代农业的壮丽蓝图。他们循着四季更迭的节拍,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奏响奋进的乐章。
芒果花开香万里,电商架起“黄金桥”
四月春风拂过红旗村,千亩芒果园泛起层层绿浪。芒果林间,许开成背着喷雾器穿梭在黄花穗间,左手轻拨枝条查看长势,右手娴熟喷洒生物药剂。

许开成为芒果花喷洒生物药剂(仁和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位“90后”,2019年放弃成都的工作返乡后,将欧盟种植标准引入6000亩芒果园,2021年实现每斤芒果收购价高出市场均价0.5元,成功打开俄罗斯、新加坡等国际市场。2024年他也成为了罗振宇跨年演讲中的“新农人”,随着演讲视频片段在网络上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位来自乡村的“创业明星”。
今年,许开成在巩固芒果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又谋划了两件“大事”:试种何首乌布局特色药材产业,筹备运营直播平台,推动特色产业向多元共富发展。
在许开成的带动下,红旗村涌现返乡创业热潮。走进村民苏加彬的50亩果园,他正手握剪刀修剪花穗。作为家庭农场创业发展联盟受益者,苏加彬坦言,自从加入联盟后,家中芒果年增收达5万多元。
标准化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2024年,家庭联盟销售收入突破800万元,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实现亩均增收500-1000元。
在芒果产业优势持续释放的同时,这名“创业明星”今年再谋新局,将于本月在红旗村正式启动“试验田”,自主试种10余亩何首乌培育特色增长点,同步搭建“零外包”直播间,系统培训村民线上带货运营技能。
“手机就是新农具,直播也可以变成新农活。”许开成计划待模式成熟后向村民推广,让家庭农场芒果的标准化经验延伸至多元业态,构建从“个体经验”到“集体共生”的共富新格局。
牛油果绿染山乡,农旅融合谱新篇
近日,弄密村牛油果种植基地绿荫如盖。攀枝花市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弄密村村民吴字彬正带着研学团队穿梭林间,为大家普及果树和种植方面的知识。“我们要让每颗果子都成为乡村振兴的‘知识载体’。”这位“新农人”打造的研学基地,已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去年基地的旅游营业收入达120余万元。
这位“田秀才”在2015年回到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一心要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当年,他主动报名参加四川农业大学网课,通过网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掌握了果树种植管理技术。

2020年,吴字彬成为攀枝花市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牛油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后,他结合乡村旅游实际,科学规划200亩果树园。
这期间,他始终亲力亲为,除草、施肥、除虫,开沟、盖薄膜,都留下了他辛勤劳作的汗水。吴字彬毫无保留的与村民分享种植经验,讲解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帮助解决各类种植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弄密村牛油果基地140余亩流转土地,吴字彬还与村民联合成立东区牛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上的优势,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弄密村乡村产业发展。
在吴字彬的带领下,弄密村的牛油果产业从最初的试验种植到如今的大规模种植,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2025年,他带领的合作社种植牛油果面积达200余亩,对外销售约5万斤,创收达100余万元。“攀枝花牛油果的产业中心在我们村,每年有很多年轻人来村里考察,寻找创业机会。”吴字彬说,经过多年的摸索,他获得了不少种植经验,随着挂果量的增加,牛油果树也逐渐进入丰产期,对未来种植更加期待。
短评:“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无数像许开成、吴字彬一样的青年毅然返乡创业。
当青春智慧与广袤乡村相遇,当数字浪潮与现代农业融合,乡村成为创业的热土、共富的摇篮。“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力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的积极参与,乡村也为青年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他们将个人的成长与乡村的发展紧密相连,积极践行先富带后富的理念,成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在助力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如今,攀枝花返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人口回流的背后,是各项利好政策的坚实支撑。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攀枝花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成效显著。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乡村产业发展日益多元,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如繁花绽放,带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更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推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列,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