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人而言,春天不仅意味着可以沐浴久违的暖阳,赏花、踏青、打麻将、摆龙门阵,更意味着诸多时令美食的登场——不仅能将春天的模样看在眼中,更可以吃在口中、融在胃里。
叶儿粑,正是这样一道应季美食。唯在春天制作、在春天品尝,才更有那味儿。

初见叶儿粑,或许会让人联想到从小熟悉的美食——粽子。不过比起各地饱满厚实的粽子,西南独有的叶儿粑无疑更加小巧精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物又何尝不是一方人文的映照?
其实比起粽子的味道,煮粽子时粽叶散发的清香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北方包粽子多用竹叶,而叶儿粑选用的叶片则各有千秋:乐山的叶儿粑,选用的是叶形修长、色泽翠绿的大叶仙茅;成都新都的叶儿粑,则偏爱用中外美食界更为常见的芭蕉叶;而被誉为“怀远三绝”之一的崇州怀远叶儿粑,多用柑橘叶包裹,其清甜的香气与上好的五花肉堪称绝配。

崇州怀远叶儿粑 图据今日崇州

说到此处,不禁要提到那个在大江南北总能引发“唇枪舌战”的话题——你是甜党还是咸党?抑或你是素党还是荤党?
倘若叶儿粑的知名度更高、覆盖面更广,何须如此“大动干戈”?因为不论甜咸还是荤素,叶儿粑皆能以包罗万象的气度一一满足!
你爱吃甜?沙沙的、糯糯的豆沙馅,有时与核桃碎、花生碎、芝麻等搭配,一软一硬、刚柔并济;如果想让视觉和味觉更富层次,不妨把红糖也安排上,让流动的浓稠与静默的芬芳相遇。“糖心流沙”的名头,听起来都是一种享受。
还是咸味儿更实在?简单——将肉末剁得细碎,再配上豆腐干、腊肉粒与四川特产的芽菜,细腻混搭嫩脆,咬一口唇齿留香。如果能暂且放下减肥的念头,在炒制时添些猪油,那滋味就更妙不可言。叶儿粑的玲珑尺寸,保证了你能尽享美味而不觉腻烦。
无论甜咸荤素,包裹它们的都是糯米粉制成的面皮。一般来说,上好的叶儿粑面皮应当色洁似乳,若你捧着的叶儿粑是绿油油的,则说明其中还特别添加了艾草叶浆。竹叶、芭蕉叶、柑橘叶各有芬芳,此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艾叶——不知为何,其气息闻起来总觉得像夏日的清凉,又似冬日的温暖;难以简单称之为“香”,略微混着一丝苦,又有一丝辛,却令人倍感心安。艾叶面皮不仅比单纯的糯米更别有风味,还有逐寒湿、理气血的功效。
除用料外,面皮的口感也大有讲究——好的面皮吃起来要软糯适中,需做到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所谓“三不沾”是也。但又不能因为一味追求“不沾”而失了嚼劲与韧性,需如鲁提辖的拳头一般,能砸得镇关西找不着北。用四川话来说,就是不能“死秋秋的”。哪怕还没吃到最中间的馅料,单是面皮的清香便已令人回味无穷。

宜宾高县“鸭儿粑” 图据川观新闻

叶儿粑的名字集清新、活泼于一体,兼有圆润、剔透的外形,但它并不满足于只做“偶像派”。甜的、素的叶儿粑,堪称完美甜点,纵是慕斯、起酥、马卡龙都得稍稍往后站;咸的、肉的叶儿粑,则是上好的饭食,无论三明治还是饭团都要逊色三分。北方的煎饼果子、肉夹馍失之粗犷,它的南方近亲如云南饵块、福建米粿,也都不似它这般秀外慧中。趁着刚出锅的热乎劲儿吃,可以感受到升腾的香气;放冷了吃,其中的内容更易沉淀、饱腹。
可甜可咸、可荤可素、可冷可热——生活就像一盘叶儿粑,永远不知道下一口会是怎样的滋味。但可以确信的是,每年都会有春天,花会重开,鸟会归来,每一天的草好像都比前一天的更绿一点。
咬一口叶儿粑,大步前行,向更暖、更美的春天进发,成全每一天,亦让每一个当下成全你我。

你喜欢吃叶儿粑吗?喜欢哪种口味?评论区聊聊~
撰文/高凤
编辑/梁庆 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