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变”破茧:看丘陵小镇如何蝶变为“振兴沃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村民采摘菜心。

全省最大的1100亩菜心基地,每日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12吨鲜菜;3000平方米山顶无边泳池让成渝游客体验“云端泡汤”;更有返乡创业者在田野上书写一个村农业产值7000万元的财富传奇。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这个曾被丘陵困住脚步的小镇,正以“产业蝶变、农旅破圈、人才回流”三大变化,解开乡村振兴的方程式。

4月10日,资阳市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的“乡村全面振兴·镇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走进雁江区老君镇。新闻发布会首次走进乡镇,将会场直接设在老君镇粮蔬现代农业园区。镇村两级相关负责同志与返乡创业村民化身“发言人”,用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和带着泥土气息的鲜活故事,全景展现这个丘陵小镇如何蝶变为“振兴沃土”。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产业之变:

从“种啥算啥”到“市场说了算”,丘陵田长出“金苗苗”

发布会现场位于老君镇粮蔬现代农业园区的最高点,从观景台向外望去,沱江河畔,一湾碧水如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广袤大地,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细碎金光。河的两岸,是大片整齐有序的农田,犹如大地的织锦,深浅不一的绿色与白色地膜交织,诉说着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

“以前这儿是‘种啥算啥’,萝卜玉米亩产只有千把块。”老君镇镇长胡明香介绍道,2022年,一场“市场导向”的产业革命在此启动: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到江苏、广东等地开展市场调研,通过反复研判,选定菜心、折耳根等市场热度高、附加值高的品种。“换茬”背后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市场100余种农产品的精准研判。为了成功打入粤港澳、成渝等高端市场,果断腾退镇上2000余亩萝卜、玉米这一类低收益作物,开始种植以菜心、折耳根为主的高收益作物。

“现在园区种植的菜心、折耳根分别可实现亩均年产值约2.8万元、1.5万元。其中,菜心还成功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丰收期每日销量可以稳定在12吨。”胡明香骄傲地说,在约2万亩的老君镇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内,不仅建有四川规模最大的1100亩菜心基地,还有资阳规模最大的500亩折耳根基地。与此同时,稻虾共养“一水双收”、丹参套种大豆“一田双利”的创新模式,使得2024年该园区产值破1亿元,成为丘陵地区“吨粮田”与“万元田”的双示范。

村民在菜心基地忙碌。

“我们这里毗邻沱江,水源丰富,有主支流河段4条、水库5座、提灌站65处。土质肥沃,70%为蓬莱祖母质、30%为江河冲击,不少农业公司都来考察过。”胡明香表示,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老君镇成功吸引临夏鑫河州塬农业等8家龙头农业企业,同步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质量管控标准。同时,持续整合土地资源,培育种植大户,近3年园区高效流转土地5000余亩,助力兰源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如今,园区已建成1600亩自动喷灌设施农业,农机化作业面积提升至8000亩,有效带动农业生产效益与农产品品质提升。

产业红利直接反哺村民:目前,园区已为周边群众提供500余个工作岗位,有效带动群众务工增收500万元。本地村民仅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年均就能达到1.6万元左右,与2022年相比翻了两番。

文旅之变:

从“单一观光”到“四季康养”,老山水泡出“新滋味”

“泡完温泉吃烤全羊,晚上住半山别墅看星星,比去好多景区还舒服!”从资阳城区赶来老君镇的赵女士正带着家人在水龙灵温泉度假村享受年假,她口中的“养生局”,正是老君镇文旅破圈的缩影。

依老君山而建的水龙灵温泉,打造出19个特色泡池:森林泡池被青冈树环抱,洞穴泡池藏着硫磺温泉的天然疗愈力,3000平方米的山顶无边泳池更被游客称为“资阳版马尔代夫”,夜晚灯光亮起时,池水倒映星空,成为朋友圈的“网红打卡地”。

老君镇地处成渝中部,与成都主城区直线距离约60公里,离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18公里,成渝复线高速和318、319国道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还紧邻成资渝高速、成都都市圈环线、广洪高速等国省干线。手握便捷的交通条件,如何才能让游客从只是“路过看看”到“深度体验”?

老君镇的答案是:借温泉资源做活“四季文章”。老君镇副镇长邹林介绍,老君镇位于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地带,四季景致各异。春天,龙星村千亩桃花盛放,粉霞漫天,游客可漫步花海拍照,参与桃花文化活动。夏天,水龙灵温泉变身水上乐园,水花晶莹,人们在清凉的水花中尽情嬉戏。金秋,漫山遍野硕果累累,游客穿梭果园,亲手采摘果实,收获满满喜悦。寒冬,老君镇凭借温泉与静谧环境,成为康养胜地,游客在温泉中舒缓疲惫,漫步山林感受宁静。“春赏花、夏玩水、秋摘果、冬康养”,让游客四季皆能畅享欢乐。

俯瞰老君镇粮蔬现代农业园区。

2025年,老君镇还将全力抓招商,力争引进标准育苗基地、精深加工企业,鼓励业主利用现有资源与水龙灵温泉联合推出“周末游”“采摘乐”“农事体验”等活动,提升产业附加值。让成渝两地的游客轻松便能实现“半日达”,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周末度假、短途出游的热门之选。

人才之变:

从“人往城走”到“才回乡聚”,田野成了“创业场”

“在城里打工像陀螺,转久了身心俱疲;回乡种地虽然累,但脚踩泥土心里踏实。”发布会上,老君镇永安村村民秦芝伟的返乡独白,道破了许多游子的心声。

2016年,同学承包村里200亩土地年赚百万的消息,让在工厂流水线和保险行业辗转多年的秦芝伟热血沸腾。当晚,他与两位老同学电话长谈至深夜,决心抓住家乡发展的机遇。次年开春,三人在龙安村承包60亩荒地,种下萝卜苗,却因缺乏经验遭遇洪水灾害,一夜之间颗粒无收。

“看着被冲毁的农田,眼泪直打转。”关键时刻,政府送来补贴政策和技术指导,打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帮他们解决销售难题。挺过难关后,他们逐步摸索出科学种植模式,2018年扩种至90亩,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玉米、红萝卜年纯利润近30万元。“在家门口创业,既能照顾家人,还能带动乡亲务工,比在外漂泊强太多!”乘着园区建设的东风,秦芝伟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红利。

折耳根基地内,村民们从土里拣折耳根。

“大家注意防暑哦,多喝点水,注意休息。”在永安村折耳根种植基地,刚开完发布会的永安村村委会主任赖世伦正叮嘱村民防暑。

这位2017年从成都返乡的产业“带头人”,见证了村里从土地零散、作物低效到“双基地落户”、全村致富的蜕变。

“全省规模最大的1100亩菜心基地,还有全市规模最大的500亩折耳根基地都落在我们村哦。”赖世伦回到家乡当村委会主任后,看到村里的土地零散,利用率低,种植的作物也是低收益作物。这让他开始将写字楼里的商业思维注入田间,开始动用自己的个人资源,为村里招商引资。

“2023年我们从宁夏引进了菜心,最初只是试种了100亩,没想到第二年的产值居然就赚了200万元。”赖世伦介绍道,亮眼的效益让合作的农业公司马上决定开始在永安村大量种植菜心。如今村里已经种植了1100亩菜心,成为了全省规模最大的菜心基地。依托双基地的落户,2024年,永安村的农业产值达到了7000万元,预计2025年还将超过8000万元。

站在产值7000万元的数字前,73岁“时尚农夫”刘祥才的故事更加生动。折耳根种植基地里,身穿粉色上衣,头戴蓝色草帽,脸上还挂着一个黄色墨镜的“时尚农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日子好了,干活的时候都还是要注意一下形象。”永安村村民刘祥才,一边说着,手上拣折耳根的动作也没停下。他告诉记者,作为村里曾经的补鞋匠,如今和老伴在基地务工,月收入合计超过4000元:“以前守着补鞋摊赚辛苦钱,现在每月领工资,累了就坐地头看飞机掠过青山,日子安逸得很!”

从“一片新产业”到“一池温泉水”,再到“一方幸福地”,老君镇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砸钱搞建设”,而是需要激活内生动力——让土地产出更高效,让山水更有价值,让人才愿意留下。当土地里埋下市场的种子,山水间注入创意的活水,田埂上留住奋斗的脚步,再普通的丘陵,也能长出金灿灿的未来。你看那菜心苗在风里摇晃,多像在招手:“看呀,这才是咱中国乡村该有的样子!”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