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开展“巴賨文化”进课堂活动,让师生深入了解渠县历史文化知识,传承巴賨文化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巴賨文化”进课堂活动先后来到渠县第三中学、渠县职业中专学校。课堂上,讲解员围绕“巴賨文化”主题,从“宕渠历史、城坝遗址、汉阙”三个方面将巴賨文化带入课堂,对宕渠的来源、城坝遗址考古发掘的历程、出土的文物和汉阙的历史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分析其背后蕴藏的故事和思想内涵,讲述渠县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深了同学们对巴賨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渠县第三中学 教科室主任 罗海英:巴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深入了解后能更好地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巴賨文化是渠县特有的文化遗产,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巴賨文化进课堂”活动,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还在学习中更加贴近自己的文化根源,激发学生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渠县职业中专 学生 丁小静: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渠县的一些历史遗址,包括渠县文庙、巴蜀文化、古賨文化等,作为一个学生,我决心要努力学习,敢于担当奋发向上,争取在未来将渠县的一些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渠县职业中专学校 副校长 黄黎立:巴賨文化进课堂活动,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渠县本土文化魅力、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根基,同时注重实践与创新,这与巴賨文化中“务实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为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持续开展巴賨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进企业“五进”活动,此次“巴賨文化进课堂”活动是其中的一项。接下来,渠县还将继续加大巴賨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面向大众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并参与到这一文化传承的行动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