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轰鸣声中,纱机上下飞转,一锭锭纱线快速“白胖”起来……近日,位于渠县经开区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150余名工人穿梭在大型自动化纺纱车间,各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今年订单量持续增长,我们的生产计划已排至7月份,目前,安排24小时不间断生产,全力以赴完成二季度产量1700吨,产值4000万元的生产任务。”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平介绍。 连日来,这样的火热场景遍布园区。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今年,渠县聚焦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建圈强链,县经开区核心区规上工业一季度实现产值34.8亿元。 成就源自务实举措。近年来,渠县加强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全力唱好优化营商环境“重头戏”,打好“组合拳”,当好“店小二”,全面提档升级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打造西部户外纺织高地,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 近年来,渠县上下联动,打好政策支撑、要素保障、资金扶持、物流保障等“组合拳”,做好产业承接“大文章”,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轻纺服装产业日新月异。《渠县轻纺服饰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规划图”和“路线图”的出台,为全县构建了有总体布局、有操作路径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今年2月举办的“天府科创贷”达州分中心银企对接会(渠县专场)。 在政策指引下,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发力。 强化要素保障,高标准建成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产业工人限价房、职工倒班房、学校、医院、银行、公交专线、共享单车相继投用,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真金白银扶持,在专项贷款、风险补偿、天府信用通等平台的大力支持下,一批轻纺服装企业和项目进行技改升级,产业发展根基愈发稳固。 护航企业发展,全县一手抓园区建设,一手做好劳动力资源及企业水电气保障等工作,破解轻纺服装企业用工难题,确保产业项目“落得下”“能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打造“宕渠法治园区”,建立“賨法一键通”数字化服务平台,设立营商环境观察员,通过法治化治理重构县域营商生态,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引育破解用工难题 “订单爆满,但技术工人缺口一度让我们头疼。”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吉平回忆,“二期建设投用初期,公司新增多条智能化生产线,但熟练技工缺少,导致生产压力大。” 这一困境并非个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工荒用工难问题是园区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渠县创新“引、育、留”机制,构建起“政府+院校+企业”协同育人体系。 产教融合“造血”。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成贝森电器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中顺洁柔等研发中心8个、乐仕达电子等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签订“政行校企”四方协议,密切与江南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合作,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借力四川省“智兴天府”专家行活动,建好“宕渠智库”服装专业专家库,更好构建轻纺服饰产业技能人才队伍。
四川航彩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 靶向培训“强技”。渠县重点培育“宕渠裁缝”劳务品牌,举办“宕渠裁缝”培训班,常年开展服装设计、制作和加工类技能培训,开展相关技能等级认定,推荐技能人才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四川“工匠杯”等国省级重大赛事,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推出“订单式”培训,鼓励轻纺服饰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2021年以来,开展服装制作加工类培训累计25期,培训1300余人。 柔性引智“提质”。聚焦“3+N”现代产业体系,紧盯三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引进服装裁剪设计、人工智能制造、精密模具研发等科技人才团队12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4名、高技能人才165名、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25名、专业技术人才600余名。全覆盖摸排企业用工缺口,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万源草坝专场招聘、直播送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余场,吸引86家企业参与,送岗5000余个,共招录职工3200人,产业工人近8000人。 生态留人“暖心”。建成产业工人限价房、职工倒班房,完善园区交通、学校、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轻纺服饰从业十条政策,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等,真正实现“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金融创新助力企业成长 “多亏了银行的帮助,1000万元信贷资金一周到账,让我们顺利完成数字化改造。”四川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罗丽感慨,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去年以来,该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扩能增产,使得公司资金断流,资金缺口较大。达州农商银行渠县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通过前期调查、审查,为该公司精准匹配“设备更新贷”,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渠县经开区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业务。 近年来,渠县以“精准滴灌”模式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痛点,推出“园区贷”“园保贷”“服饰贷”等产品,累计发放贷款约12亿元,惠及企业86家。设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持续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协助银行深入工厂、园区、行业协会等调研,举办银企对接座谈会,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金融辅导,实现金融政策和信贷资金的精准推送,全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完成天府信用通渠县专区建设,引导园区企业完成在线注册,打造“金融超市”线上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信易贷”工作,探索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建立渠县经开区企业金融信用“红白名单”,加强信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分担处置能力,推动信用数据为融资增信赋能,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