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4月9日,由四川省委网信办主办的首届四川正能量网络精品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现场为首届四川正能量网络精品、首届四川十佳“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精品颁奖,并揭晓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四川获奖作品。
颁奖现场
此次举行的“两个首届”活动,采取线下推荐与线上征集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网民认可、社会认同、有影响力”标准,设置文字、图片、音视频、专题专栏、主题活动五大类别,分为媒体组和融合组两个组别。历时3个月,经过专家评议、网民投票,最终评选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网络精品。
50件网络精品、10件“十佳”出炉
获奖作品有三大特点
据本次活动特邀嘉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操慧介绍,本次参与评选的网络作品有数百件,最终50件作品荣获五大类网络精品,10件作品荣获“十佳”。
从结果来看,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体现了网络传播规律与创新价值引导的特色,“主要体现3大特征”。
创作主体多元化。参选者不仅包括省市县三级网络媒体,还有各类政务新媒体、地方单位(部门)、MCN机构和一大批自媒体。比如,入选“十佳”的有自媒体达人李子柒的视频《雕漆隐花》、朱铁雄与四川国安联合创作的视频《无名》。
创新表达有温度,流量追求显格调。“获奖名单里有不少作品曾刷屏我们的朋友圈。”操慧说,它们基于对生活的深入体察,对社会思想心态的敏锐洞悉,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成长关切,巧思善构,创新叙事,有效连接,收获了注意力,构建了亲和力,在坚持“内容定力”中彰显凡人微光、身边感动,记录温情,定格美好。
技术赋能地域文化,符号生产助力“出海”。操慧认为,此次获奖的作品,有的运用AI等新技术进行绘画、写歌、丰富视觉效果,将技术与内容巧妙融合,凸显内容科技感染力。有的将四川特有的大熊猫、三星堆、三苏文化等符号编码再创意,以大外宣视野、趣味体验,探索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的“出海”路径。
流量密码是什么
主创现场分享
这些获奖作品中,背后有哪些创作技巧与思路?记者采访了创作者代表。
“如果剧荒,就来与外交官们一起追剧打卡。”黄骏是首届四川正能量网络精品《中国有三苏》的主创人员,她用颇具网感的语言分享这部国际传播领域的纪录片,深受海外“苏粉”喜爱,被众多外交官主动转发传播。
黄骏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站在网友的角度看问题”,她举例道,此前纪录片分集剧名与现在大不相同:“朴拙之守”“兴自闺门”……“标题虽好,但对国人来讲尚且有些晦涩难懂,放在国际传播就更不合适。”后来改成了“全能冠军养成记”“男神背后的女人”,这些网感十足的标题。
国际传播必然少不了翻译,此前大家对“中国有三苏”和“是父是子”的翻译“China’s Got Three Sus”“Like Father Like Son”存疑,觉得太直白。“殊不知里面也藏着故事,前者致敬了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A Talent’,而后者是英文谚语也是一首英文名曲,意为虎父无犬子。”黄骏表示,二者放在三苏故事中地道表达,大大降低国外观众的理解成本。
《平行世界里的两个成都》的作者吴林静认为流量密码是“选题”,好的选题来源于“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该作品荣获首届四川十佳“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精品。她回忆,去年,她们通过分析12万条自媒体报道成都的样本数据后发现,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形象深入人心,美誉度极高,可产业相关曝光却严重不足。在产业采访过程中感受到,外界对成都存在误解,总是晒“周末公园草坪上长满成都人”,却忽略了“黎明地铁站里的匆匆脚步,深夜实验室中的通明灯火”;在成都,人工智能有一座“岛”,成都科创生态岛;数字文创也有一座“岛”,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两座岛环境宜人,成果更是令人惊艳,前者诞生“贡嘎一号”,后者孕育出《哪吒》。
“基于这些研究、采访与思考,我们创作了这篇文章,期望打破外界对成都单一的刻板印象,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到成都产业的一面。”吴林静通过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城市的另一个人设。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新传媒集团、四川新闻网《川行两万里》荣获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四川新传媒集团、“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四川篇》《“理想巴蜀”进基层百场巡回宣讲》,四川发布参与的《献礼海军节!四川“城舰同心·千里万里的故乡”3D海报超燃来袭》入选首届四川正能量网络精品,四川发布《心跳中国》荣获首届四川十佳“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精品。
主办方表示,未来,四川将持续完善网络内容创作生态,培育更多“破圈”传播的正能量IP,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注入强劲动能,讲好四川故事。
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