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节当天,100岁高龄的南充抗战老兵寇代俊用颤抖的双手翻开一本特殊的画集,当看到自己的漫画肖像时,老人眼眶湿润、久久不能平静……4月9日,记者通过寇代俊之子寇玉祥了解到,这本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南充抗战老兵画集》,由南充漫画家范果太历时3年精心创作完成。画集收录了256位南充籍抗战老兵的漫画肖像,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定格英雄形象、传承抗战精神,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范果太签名赠书 画笔下的南充抗战记忆 “浩气长存昭后世,英名不朽映苍穹。”翻开画集,200余幅漫画跃然纸上:老兵们或佩戴军功章庄严敬礼,或目光如炬凝视远方,满脸皱纹间流淌着岁月的沧桑,却难掩军人的刚毅与豪迈。范果太以漫画特有的夸张与简练,捕捉老兵们“战火洗礼后的苍凉”与“历经风霜的乐观”。其线条粗犷、简单、灵动,行云流水,毫无涩滞。笔下人物既具写实质感,又凝练着精神象征。 “每道皱纹都是勋章,每个眼神都在诉说,这是用画笔修筑的抗战纪念碑。”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程显权轻抚画册感叹。据其介绍,抗战期间南充26万子弟出川抗日,7万余人埋骨他乡。2018年全市尚有健在老兵160余人,截至记者采访时,仅存蔡松柏、寇代俊、蒋正荣、冯绍益等15人。画集抢救性记录了最后一批抗战亲历者的音容笑貌。 “听说要给他们画像并且成书,他们个个激动不已。有的穿上整洁的服装,胸前佩戴军功章和纪念章,有的戴着印有抗战英雄的绶带,面向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尽管他们满脸皱纹,但个个精神饱满,面带笑容,使我非常感动。”范果太说,这些场景正是他们对这段历史最庄重的回应。 画集采用“一人一像一史”体例,每幅画像配以200字左右人物小传。还特邀南充著名画家张重渝以细腻笔触把南充籍抗日将领萧毅肃1945年在湖南芷江主持日军受降仪式,以及1937年西充八百壮士在县城大佛寺操场待发和编入川军二十九师转战江西、湖南的战斗场面画了出来。使画集内容更加丰富,场面更加壮观。 
曹泽富(1928-) 
寇代俊(1925-) 
冯应坤(1928-) 
何义德(1926-) 
王顺洋(1927-) 
冯绍益(1927-) 书中人物漫画像范果太/画 “这种以漫画配文留存老兵形象的存史方式,是其精心独创,堪为典范之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必将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铭记历史,追忆英烈,感恩老兵们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郭宪伟在为该书作序时评价道。 在新书发布现场,78岁的蒋炳文轻抚父亲蒋永遥的画像哽咽道:“这本画册让后人记得,南充的青山绿水间,曾有一群人用生命守护家园。” 据悉,首版1000册画集将捐赠给老兵家属以及各地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中小学校等。 三年跋涉 打捞英雄印记 “他们个个精神矍铄,表情坚毅,具有军人特有的气质。当时每个面对面的场景都历历在目。”翻开这本凝聚着三年心血的《南充抗战老兵画集》,范果太指着画像告诉记者。 犹记得2023年,他驱车数十公里,在西充的偏僻乡下,见到了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李全清。老人卧病在床,听说要画像,他执意让家人扶着坐起,整理衣衫,挂上旧时勋章,向着虚空敬礼。画笔触及纸张的瞬间,他看到老人指尖微微颤抖着,浑浊眼眸泛起星芒。那跨越数十年的军礼,承载着老人未褪的戎马情怀。 这样的场景,在范果太的创作中不断重现。“有些拜访注定成为了永诀。距离三年前,老兵又少了许多。”范果太满含感慨地说,创作最难的是在时光褶皱里打捞历史细节。他们基本上记不清自己的经历,但那段岁月刻下的痕迹、抗战的精神,永不磨灭。老兵的眼睛最关键,那里面有战火的淬炼,有岁月的沉淀,更有对家国的深情。 走访中,也有老兵辞世,凭着家人的介绍和留存的照片,他努力还原他们曾经的模样。 范果太告诉记者,说起成书,是2022年秋天的一个偶然机会,范果太认识了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程显权,从他口中得知南充抗战老兵的历史和现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充有26万好儿男告别父老乡亲出川抗日,与日军搏杀在华东、华北和鄂湘赣主战场,部分青年还参加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战绩赫赫,战功累累。其中有7余万人牺牲在抗日前线。但到2022年,当年战斗在中华大地及印缅战场的热血青年尚存的只有一百多人,且多已是风烛残年。 这些抗战老兵是抗日战争的参与者,是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人。他们的传奇故事和英勇精神感染了他。他当即表示,要用画笔为健在的抗战老兵画像,并编辑画集出版发行,以宣传南充抗战老兵的精神。 接着就是三年的走访,他见了数十位抗战老兵,面对面速写,足迹遍布南充九县(市、区)。有的老兵在康复医院,挂着输液管在老伴的帮助下挺直腰板;有的老兵在病榻上颤颤巍巍行起了军礼;有老兵摸索着将军功章别在胸前……这些动人场景都被他转化为速写素材。老兵们记忆模糊,但是军人的风骨犹在。 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南充抗战老兵风貌,范果太从南充市档案局和民革南充市委编辑的《南充抗日老兵口述史》一书中汲取大量信息,为抗战老兵的画像附上简历。为丰富其内容和画面,他还查阅抗战历史的有关图片,用简洁的绘画形式还原多个抗战场景。 范果太用五寸画笔,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起散落的英雄印记,让那些即将被岁月掩埋的故事,在漫画与文字的交织中重新焕发生机。 记者手记 走访中,忽而念及“抢救性创作”这个词。在高速发展的川北大地,范果太像位执拗的时光捕手,用五寸画笔与时间赛跑。那些颤抖的军礼、珍藏的勋章、浑浊泪光里迸发的神采,都在提醒我们:有些面容不容模糊,有些脊梁必须挺直。 关上画册,心中涌动着热血。这些用画笔定格的身影,正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远去,那些被笔墨定格的容颜,终将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正如嘉陵江水奔腾不息,抗战精神永续流传。致敬所有为民族独立而战的英雄——你们的名字,终将与山河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