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青龙乡双凤村是渠县税务局的精准扶贫村,在县税务局的引进下,我们2016年9月将根扎进双凤村,开始大展拳脚……”彭伟告诉记者,将厂建在双凤村,同时带动了村民就业,以及当地农特产品销售。
“制作一枚‘泥笆蛋’,要经过选蛋、选泥、制灰、裹灰、封存多个步骤。”其中选蛋尤其有讲究,“鸭子的品种、蛋壳的厚薄都不同,必须分开来腌。壳厚的要多放点盐,薄的少放点,不然腌出来后蛋白味道不好。”
“我们和村民协议每天收一次蛋,保证蛋的新鲜,也解决了村民鸭蛋销路问题。”彭伟说,将鸭蛋收回来后必须先由人工进行优选,挑出表面光亮、形状好看的好蛋。“鸭蛋虽然粗看都差不多,但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制作“泥笆蛋”的精髓在于泥的选用。每天清晨,彭伟都会去双凤村挖取黄土,而且必须是淋溶层的土壤,并将其晒干制成粉状。然后将矿泉水、五香配料、红茶、十三香等加清水熬制冷却,按比例加入食盐,待盐溶解后再将其与黄泥和适量草木灰搅拌,使其成为浆糊状。“搅拌泥浆全看技术和手艺,搅得过于黏稠就不易涂匀,反之就涂不上去。”随后将鸭蛋投入黄泥浆中,让其均匀裹上泥浆,“泥笆蛋”就算制作完成,然后封存在瓦缸中,写上供货农户的信息,保证蛋能追根溯源。
“用草木灰黄泥腌蛋,不含铅,也没有碱味。”彭伟说,腌蛋有很多讲究,根据温度、湿度不同,配料的比例也要调整,这全靠多年累积的经验。
“我想将老一辈的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尝到这美味。”2017年3月,彭伟着手为“泥笆蛋”申报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8年4月申遗成功后,他还首次制定了“泥笆蛋”手工制作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